經歷過跌宕起伏的2013、2014,轉眼熬過了2015,縱觀全局,面對新一年的混凝土行業市場,依舊迷茫。2016,混凝土企業出路在何方?作為一名混凝土人,不得不對行業的未來發展深思,因為市場的低迷,怎么讓企業尋找到自身在市場的定位與發展方向,這是企業經營者必須面對的現實。砼友服務平臺請教了行業曾組織多次的混凝土企業管理層培訓專家,他們指出,必須要認清行業發展形勢,練好內功,做好企業的轉型升級。
到 2015 年底,曾被大型集團協同多年的水泥行業一改往年水泥價格暴漲局勢,相反,水泥價格明顯跌破前兩年。部分地區的砂石等主要原材料也是一路暴跌,作為天然資源緊缺的砂石原材料,價格不漲反而下跌,可以明顯地看出,市場需求量減小,原材料供大于求。通過歸納與總結:2015年混凝土市場主要存在問題是:
(1) 混凝土的總量在減少。2015 年,通過各地混凝土企業生產情況分析,各企業的混凝土供應量在減少,許多城市混凝土企業處于半停業狀態。由于大環境的影響,對于房產投資項目大幅度減少, 投資、投機房產人士減少,導致許多大型房產在項目興建一半停工觀望,銷售困難是主要原因。
(2) 許多中小型房產公司面臨資金鏈斷裂,據《證券日報》報道,不少前期擴張激進、負債高企的房地產商都面臨著極大的資金壓力。中新網報道2015 年 3 月以來,在浙江寧波、江蘇南京、無錫、安徽合肥、湖北襄陽、陜西神木等地,十余家中小房企被曝光因資金鏈斷裂而陷入了破產危機,關于中小房企資金鏈趨緊或 再現“跑路潮”的討論熱極一時。
(3) 銀行信貸收緊,導致房產企業融資困難,到處高息民間融資,使得企業財務成本居高不下,據《證券日報》報道首開股份面臨著負債率達183%、全年利息支出超 凈利潤 2 倍多、拿地金額超過其銷售業績等資金鏈緊張的局面。并分析稱,在銀行逐步收緊房地產開發貸款的當下,房企資金承壓并不鮮見。這對于本身周轉能力薄弱的中小 房企來說,無疑是新的考驗:市場成交低迷,銀行貸款受阻,上市渠道困難重重,因而有專家預言,2015下半年中小房企資金斷裂的情況將會更加頻繁地發生, 房產市場投資更加謹慎。
(4)產能嚴重過剩,導致市場惡性競爭。筆者在調研時發現,有些城市的產能利用率不到30%,有些大型集團并購的混凝土企業關停后公司里已經是雜草眾生。僧多粥少的局面讓混凝土企業生存艱難。
(5)不斷膨脹的應收賬款使混凝土企業經營艱難;炷疗髽I的應收款,也是行業通病,高的多達數億,少的好幾千萬。某混凝土企業應收賬款達到3 個多億,催討無效,收款像擠牙膏一樣,入不敷出,使企業被逼向民間融資來維持正常運營。最后迫使企業被其他同行兼并。
(6)混凝土企業訴訟案件增多,但法院受理后無法執行。原因是大部分建筑業企業無資產,許多國家一級建筑企業被三角債拖累,有些是盲目跟風進入房產市場被套牢,最后導致無精力經營主業,副業荒廢,把上游混凝土企業坑害了。
2016行業展望
2016 年從目前來看行業形勢依舊嚴峻,各種訊號顯示行業抗風險能力要增強,混凝土企業還是要做好兩手準備,一是抓好內功建設,控制企業生產成本,內抓管理;二是做好企業轉型升級準備,達到平穩過渡,健康轉型。具體主要表現在:
(1) 從目前市場分析,房產市場依舊低迷,政府基礎實施投入有限,主要是拆遷安置房、廉租房等項目建設,造成許多混凝土企業為方量發愁,從江浙滬等市場來看,大 多數混凝土企業方量驟減,導致租賃設備經營者不得不將與廣東等地混凝土企業合作,從戰略上轉移市場,可想而知市場的無奈。
(2)2015 年,建筑業企業的資質審批權限放寬,混凝土企業沒有二級、三級資質之分,審批權限下放到當地縣市主管部門。這意味著降低審批門檻,推行市場化競爭。目前隨 著資質審批權限放寬,各地投資、投機者也是楚楚欲動,新建產能進一步推動,外加許多無資質的小站不斷應運而生,且屢禁不止,造成市場的混亂,銷售價格不斷 下調,導致正規的大型混凝土企業競爭優勢無法體現。
(3) 天然砂石資源的開采受限,嚴禁隨意濫采現象隨著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加大,得到有效的遏制,進而出現替代天然砂石原材料的產品在使用技術上不太成熟,供應商 質量意識淡薄,以次充好,混凝土企業檢測技術手段不強,導致質量事故不斷,增加了企業的使用風險。在江浙滬地區,大部分石子黃砂的供應來自外省,如安徽、 江西、湖北、福建等區域,這樣運輸成本無形增加。在使用再生骨料、碎屑替代上,許多企業的技術人員缺乏專業知識,配制的混凝土質量隱患多。如:浙江某混凝 土企業在利用碎屑拼特細砂代替黃砂,由于級配不合理,碎屑含泥量超標,導致拌制的混凝土在澆筑后大面積開裂,嚴重影響結構安全。
(4) 在政府要求下,2015 年 1 月1 日起,黃標車嚴禁進入城區,按要求強制淘汰,這樣投資興建早的混凝土企業基本上使用的是黃標車,浙江有家企業 50 輛攪拌車,有 38 輛是黃標車,該企業負責人很為難,添置新車,是筆不小的投入,增加企業支出,不添置運力不足,駕駛員無法安置,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。最后考慮到企業的實際 困難,只好引進租賃車輛來滿足企業正常運營,駕駛員按照勞動法進行補助再就業。
(5) 隨著新《環保法》在 2015 年 1月 1 日開始實施,對混凝土企業的環保要求越來越嚴了,按照《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規程》要求,必須做到“一封閉,二循環,三回收”的原則,但隨著多年傳統簡易的 裸站受土地性質、資金、自身條件的限制,重新進行二次“裝修”不現實。大多數的土地是租賃的,花費數百萬元進行技改,投入的價值不高,另外租賃期限到期后 是否能續租也是企業投入的主要原因,不技改環保通不過,所以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,讓經營者糾結。
(6) 隨著工程質量責任終身制的工作推進,對于以往靠投機取巧與以次充好、渾水摸魚地去爭取利潤的做法是行不通了。媒體報道過的混凝土質量事故發生頻率這么高, 主要責任是經營者忽略了質量重要性,小農意識,靠低價中標,質量造假來博取利潤是無法生存下去,只有越來越規范的市場,才能更好的促進行業健康發展。
(7)協會難以協同市場。許多地方協會在市場協同上做得比較成功,讓混凝土企業在過去獲得比較好的利潤。但隨著市場的放開,新建企業的加盟,讓協會無法駕馭,老企業對協會的抱怨增加,使得市場無序競爭。
砼友服務平臺從以上幾個角度分析,2016年的行業市場不樂觀,混凝土企業的經營者不得不在經營上調整思路,謹慎經營,無需盲目擴張與低價去競爭,應穩中求進。在經營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環保要求,不能輕易觸及底線。未來的行業發展一定是環保合法,實力雄厚,質量優質,服務高效的經營理念來贏得市場。在混凝土產能嚴重過剩區域的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,盡早做好企業的轉型升級工作,因為市場化的運作就是適者生存。
更多精彩資訊,盡在砼友服務平臺(http://www.51tys.com)
